2025年2月4日,南昌县塔城乡北洲村,一条蜿蜒三千米的“红色长龙”点亮夜空。318条板凳、600余名村民组成的省级非遗板凳龙队伍,在上万观众瞩目下穿村巡游。南昌县公安局以“绣花功夫”护航五百年的祈福民俗。
传统民俗的现代挑战
板凳龙巡游的震撼背后,潜藏着复杂的安全风险。队伍由数百条首尾相连的板凳构成,每块长1.5米、重约20斤,舞动时需村民步调高度统一。在狭窄村道中,千米“长龙”拐弯时产生的巨大惯性易导致队伍失衡,而“抢龙须”“圈龙”等互动环节更让游客与龙身距离不足2米。此外,巡游沿线上万观众聚集、烟花爆竹燃放、锣鼓声干扰等因素,进一步考验着公安部门的现场管控能力。
前置摸排:化解隐患于“未燃”
活动开始前,塔城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针对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增多、矛盾纠纷易发的特点,民警深入村居社区,走访返乡人员家庭,了解社情民意,排查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隐患。同时,针对板凳龙活动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派出所联合相关单位制定详细预案,明确责任分工,为板凳龙活动的平安开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传统民俗在安全有序的氛围中焕发新的生机。
三圈防护体系:织密安全管控网
保障“千米巨龙”平安起舞手上还得要有“绣花功夫”,南昌县公安局立足风险预判,构建“核心管控圈、动态防护圈、全域保障圈”三级安保体系。
核心管控圈:以两条板凳龙队伍为中心,将三千米巡游路线划分为7个责任点位以及两个应急处突小组,每段配备“民警+辅警+乡镇干部+村委会志愿者”,动态指挥队伍行进节奏,确保围观群众与巡游队伍保持安全距离。
动态防护圈:县局情指中心安排专人值守,结合地面摄像头动态掌握现场人流情况,实时向现场执勤警力预警人流超密区域。特巡警大队组成“机动人墙”,在关键卡点实施分段截流、错峰通行。
全域保障圈:交管大队在北洲村周边设置分流卡口,开辟多个临时停车点,针对板凳龙巡游的核心区域实行单向管控;治安民警携带灭火器、灭火毯做好随时处置因烟花燃放引发的火情;应急处突小组随龙头行进,动态排除巡游路线各类安全隐患。
警民同心:守护文化根脉的温度
在这场持续5小时的民俗盛宴中,南昌县公安局与北洲村志愿者携手,共同守护这条承载五百年文化的“金色长龙”。执勤民警与村民志愿者分工协作,民警负责核心区域管控,志愿者则协助引导观众、维护秩序。活动期间,警民合力处置走失儿童、纠纷调解等求助十余起。
“从进场到离场,每个路口都有穿着反光服的民警和志愿者指引,秩序特别好。”从市区慕名而来拍摄民俗文化纪录片的马先生表示,其用于拍摄的无人机被低空烟花打中“炸机”,幸亏现场执勤民警帮助找回,为其避免了上万元损失。
在这场穿越千年的盛会里,藏蓝色身影仿佛流动堤坝,在沸腾人潮中筑起安全航道。当最后一道龙灯隐入巷陌,活动圆满落下帷幕,灯火阑珊处,是全体民(辅)警默默坚守到最后的背影,闪烁的警灯接替“板凳龙”蜿蜒于街头,照亮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传承与温情守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