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从初出茅庐的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到守护一方的人民警察,他用了五年时间。年复一年的付出,他从新人变成老手、从老手变成行家,凭借着踏实肯干、笃学奋进的劲头,把破案攻坚干得“有声有色”,把为民服务做得“有花有果”。
李松,男,汉族,1996年出生,2019年入警,现为南昌县公安局小蓝银湖派出所民警,曾先后荣获优秀公务员,市局、县局嘉奖,2023年以全局第一名的成绩获评“执法办案能手”。
看到警灯,就觉得安心
“每次晚上值夜班的时候,看到李警官巡逻时肩上的警灯闪烁,就觉得安心!”工业园区某企业门卫刘师傅说道。
作为南昌县的经济核心,小蓝经开区每年吸引大量外地务工人员,而李松的辖区大部分都是工厂密集的工业园区。为维护园区治安稳定,李松深入各企业走访,向企业负责人问计、问需,协调整合园区企业安保力量成立夜巡队,建立“警企联防、警企联动”的工作模式。
在李松的带领下,夜巡队通过步巡、车巡的方式,对园区企业通道、路口等重点部位开展巡逻,同时建立警企联防微信群,定期进行警情通报,扩大警务信息来源,让企业真正融入到治安联防大格局中。夜巡队成立以来,辖区内侵财类警情发案率下降了20%,给入驻园区的企业安心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公安保障。
今年春节前夕的一个深夜,李松在辖区内开展夜间巡逻时发现,有不明身份人员在路边电动车停车棚旁抽烟聊天。李松敏锐地察觉到几人较为可疑,为避免打草惊蛇,在假装路过后李松带领巡逻队员走到暗处继续蹲守观察。经过一个小时的等待,发现几人开始盗窃电动车电瓶,李松带领巡逻队员果断出击,几名嫌疑人如惊弓之鸟般逃散,李松在后紧追不舍,成功将两名盗窃嫌疑人抓获归案。
“五招”走好化解纠纷“先手棋”
“我现在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因为手上的伤,已经7个月没有上班,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都要养活。”2024年2月,张某来到小蓝银湖派出所找到李松求助。张某原是小蓝工业园某物流企业员工,2023年5月张某因工伤造成手部致残丧失劳动力,在赔偿方面张某与公司之间出现了争议。此后半年时间里,张某的赔偿迟迟未能得到落实,企业的正常生产也因为张某多次上门受到了影响。
在了解到张某的诉求后,李松联系了小蓝社发局工作人员成立调解小组进行介入。考虑到该纠纷历时半年久拖未果,当事双方心中都有怨气,为避免双方矛盾激化无法调解,李松先后多次找到企业负责人和张某分别见面进行协调,对当事双方讲法律、话政策、说事实、摆道理,希望双方互相体谅。经过数轮协商,双方对初步赔偿方案达成一致意见。2月11日,李松召集双方坐在一起,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作为工业园区派出所,小蓝银湖派出所辖区内务工群体人数多且复杂,劳资问题、工伤赔偿等典型矛盾纠纷凸显。为此,李松紧盯治理难点、痛点,找准矛盾纠纷化解发力点,推行“听、访、改、治、送”五项举措,通过听民声、访民意,对涉企纠纷早摸排早发现早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面向群众开展普法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整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治理企业与员工等方面容易出现的矛盾纠纷隐患,定期为辖区企业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努力营造企业、务工群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有事就找“栋长”李松
位于银湖派出所辖区内的恒大城小区,占地面积近八十万平方米,楼栋数超50栋,常住人口数达3.4万,一个社区的人口堪比一个乡镇,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小区。
小区居民们时常能看到一个身着警服提着公文包在楼道内上下穿梭的矫健身影。“栋长,我们单元的消防通道又停放了电动车……”面对恒大城小区的庞大体量,李松采取“一栋一群”的措施建立了54个警民联系群,居民们需要求助便会在群里找栋长李松。
针对小区消防通道电动车停放乱象,李松联合社区干部、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利用夜晚下班时间,54栋楼房一户户走访、一家家敲门,利用“微信群通知+线下张贴”的形式,全面排查住宅楼内电动车占用消防通道、乱接电线充电、楼道内堆放杂物等消防安全隐患,将恒大城小区电动车楼道乱停乱放的局面给扭转了过来。同时,在李松的努力下,经过四个月的治理小区警情也取得了下降30%的好成绩。
脚下有土,心里有谱。在李松看来,派出所工作更多的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用心用情用力想“好招”、出“妙招”才能干好工作,让群众真正感到幸福、快乐、满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