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谢梦丽报道:资溪县看守所,一个并不被人熟知的地方,在这个小小的角落里,正义与邪恶不是那么对立,责任与温暖一直在上演。
这里与其他看守所没什么两样,高高的大墙,统一的服饰,严格的制度,初入此地心生不适。在看守所里,记者与一位名叫李金开的民警交谈起来。从1997年参加工作,2000年来到看守所,至今已经十多年了。
通过交流了解到,李金开父母在吉安,老婆孩子在抚州,一个月只能回家1至2次,小孩已经16岁了,读高一,由于聚少离多,孩子与他感情并不深厚,好在老婆对他的工作比较理解,但其实心底还是有些怨言。
当记者问及,在这里工作这么久的民警多吗?据其坦言,还是有一些的,其中有一个返聘的民警黄金星,已经60多岁了,干这份工作有十多年了,是一个老前辈,他跟我们说过,在此之前,资溪县看守所还没有监控室,所有民警就站在走廊里值班,风吹雨打,尤其在寒冷的冬天,零下几度,站完班后腿都是冰凉的,到室内得要好一段时间才能缓过来。
之后记者又与黄金星闲聊起来,据其介绍,在看守所工作三年,相当于坐一年的牢,经常遇到新来的在押人员不习惯看守所生活,半夜狂叫、唱歌,民警就对这些人进行心理疏导,虽然工作很单调,几道铁门将他们与世隔绝,而且与看押人员相处也并非易事,多少个除夕夜都是在看守所度过的,但为了公安这份事业,身穿警服,就要时刻牢记职责。
李金开还跟记者说起了他们的教导员李文高,这个人让李金开十分佩服,自打从事工作以来,19年未休过公假,还自学了心理咨询,李文高经常会对看押人员说,出去以后不要再回来了,好好做人,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这给记者很大的震撼,这也难怪资溪县看守所为什么30年零事故,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尽职尽责的民警。
除了这些优秀的民警作为坚实的保障力量,看守所还有一套独特的制度来防止事故的发生。李金开给记者拿出一沓材料,给我们滔滔不绝的介绍起看守所的各种制度。
看守所对每一位在押人员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实时了解到他们的病史、体检情况、患病情况、服药情况、治疗情况等。还建立巡诊制度,跟踪治疗,坚持“一日二巡诊”制度,出现问题随叫随到,与县医院建立了绿色就医通道,确保在押人员及时就医。除此之外,对看守所民警适时组织开展基本的医疗救护知识培训,使他们懂得常见病的识别和预防,多管齐下保障在押人员的身体健康。
为了防止在押人员回到社会后再次犯错,所内针对部分在押人员不知法、不懂法、法制观念淡薄的情况,通过集体授课的方式对在押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养成法制观念。在行为习惯上,所内设定一系列行为规范,统一作息时间、统一作息内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管教民警每天走进监室,组织在押人员整齐列坐,采取一人领读,其余人跟读的方法,大声朗读在押人员的权利和义务24条,营造出学习的良好风气。
对在押人员,所内还大打亲情牌,经常对他们进行谈话,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化解、疏导,消除抵触情绪,主动遵守各项监规,认罪伏法,同时还注重做好感化教育,通过亲情和家庭教育,使他们正视自己所犯罪行对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通过人性化管理,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制度是看守所内保持稳定的保障,但如果仅仅是为了稳定,不是一个优秀的看守所,资溪县看守所更看重的是——扶志。
帮助在押人员重返社会,更主要的还是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为此所内经常开展对在押人员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新生活,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心境,培养自我认识与接受能力。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缓解了在押人员的不安心理情绪,为确保监所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金开跟记者提到,有次所内开展听“心声”活动,给他印象很深,活动内容很简单,管教民警首先为每名在押人员送上了祝愿,并鼓励他们微笑面对人生,好好安心待审,其次,让每名在押人员都说几句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在活动中一名三十出头的在押人员丁某,因贩卖毒品入所,他说了这样一段话:“生活中发生什么我们无法选择,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去面对,相信梦能到达的地方,脚步也能到达”,这不单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感悟与期待,也是每一位在押人员的心声。
李金开告诉记者,所内对在押人员是保持尊重的,是把他们当成“人”看待的,不像有些人把他们排斥在社会之外。每逢佳节生日期间,所内都会分发福利准备蛋糕。有次给一位在押人员过生日,让他十分感动,连说真的没想到在看守所还能过上生日,从进所以来,所领导和民警不仅没有看不起自己,还经常同自己谈心交流。他表示会争取早日出去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30年零事故,不仅是一份优秀的答卷,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资溪县看守所三十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正义与邪恶从来不是主流,唯有责任和温暖是永恒不变的承诺。
| ![]() | ||
![]() |